“适应社会”应是大学必修课


来源:天津家教 日期:2023/1/9










“适应社会”应是大学必修课






时间:2023-1-9 12:32:31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天津家教网http://tjjj.qsjjw.cn



这段时间,“大学生真的很需要这门课”的话题在网络上受到热议,凸显了一个存在已久却被忽视的问题——有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短时间内无法很好适应社会、进入职场角色。据第三方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在学习、求职、择业过程中遭遇过金融诈骗、择业歧视、三方违约、用工风险等情形。高学历人群却难以应对生活日常,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面对这种风险往往难以“全身而退”,其根源就在于对社会常识与必备技能不了解、不掌握。 
















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反映,对三方协议、劳动合同相关法规一无所知,对社保缴纳比例不清楚。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要求主要集中在学科知识学习与考试成绩上。家庭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社会规则等方面教育欠缺。




进入大学后,学生依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学习上,对于职业规划、就业知识、金融常识等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不高。不少大学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但往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滞后,教学覆盖面有限,和学生实际需求并不接轨,指导性不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高校办学也应当坚持“生为首位”,想学生之所想,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学习的现实需求,尤其是在开设社会常识类课程时,要广泛征求学生意见。 



事实上,近年来,为进一步满足学生现实需求,很多大学均尝试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实用类课程。如,东南大学开设“个人理财及证券投资分析”“大学生情感心理学”“烹饪理论与技术”等通识类选修课,其中,“健康睡眠与幸福人生”,老师会带领学生步入杂草丛、拨开密草,细细寻索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的霜打桑叶,采摘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白茅根。又如,南京农业大学开设“运动减脂”,有学生通过这一课程,4年从280斤减到了140多斤。再如,武汉大学开设的“恋爱心理学”受到学生追捧,因听课学生太多,教室里挤不下,有的学生在教室外扒窗听课,更有学生自带板凳进入教室。 



那么,学生究竟想学到什么,哪些是学生眼中“有用”的课程?笔者在调研准毕业生、大学辅导员和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等群体时发现,针对“最希望通过学校获得哪些帮助”这一问题,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就业择业”“劳动法律知识”“生活技能”和“出国留学”等选项。绝大多数辅导员和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应当在思想准备、法律知识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除提供信息渠道、普及正规就业平台外,应当拓宽就业实践类课程,开展就业模拟,给予简历投递及面试等方面的专项指导。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应当对非毕业班学生开设就业指导及金融常识、生活技能等实用类课程。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生的成长目标是既要成才也要成人。因此,建议学生们在校学习期间,多做些“无用之功”,多读些“无用之书”,努力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同时,大学是学生转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大学课程设置,要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专业学科与社会需求的接洽,在通识教育中加强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与联系。通过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类型课程,让学生提前掌握一些必备的“社会生存攻略”及技能,使其提前了解社会现实,更好适应社会生活。 



高校应当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需,创设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将“实用的课”变得真正有用、解渴。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探索建立实践活动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通识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色、学生就业、合作单位用人标准等多方面因素持续追踪社会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加通识类课程、公共艺术课程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必备社会知识普及。 



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职业素养、道德培养、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设立劳动周、劳动月,推动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科研第一线,开展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专业服务等。倡导“工匠精神”,以匠心铸精品,通过劳动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职业经验。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提升学生诚实劳动意识,树立正确择业观。 



进一步丰富面向就业的学生社团活动,扩大社会实践参与范围。前置考虑毕业生就业工作,面向低年级学生举办“实习专场招聘会”,组织开展“生涯规划”“求职技能”“创新创业”类竞赛和“模拟招聘”“模拟面试”“生涯体验周”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多方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加强与司法仲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等行业的互动合作。充分利用生产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资源,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座谈,助推更多大学生走进企业、了解职场。聘请企业相关人士、杰出校友等优秀管理人员担任大学生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全方位充实教师队伍。 



探索开展就业能力提升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层分类指导。通过课堂讲授、讲座、面对面个性化指导、团队培训等多种形式,传授就业实践经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防范风险意识。 



(作者:陈波,系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为你精选更多内容























《梦幻西游网页版》全红技能,不肝不氪也能暴爽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