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是简单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是大脑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思维加工、解释、判断、得出有关结论
的过程,是一项高智力的工作。但是你也不可就此感到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困难的。实际上,这种理解能
力早在你母语习得的过程中就得到培养了,而这种能力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前面提到的预先
猜测能力,在我们听母语谈话时就会不自觉地加以运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坐在房间里,听到外面人的
谈话断断续续地传过来,虽然有很多话你并没有听到,但对他们谈话的话题和主要内容大概了解。同时,你在迄
今为止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知识和经验,让你不但能对所听到的内容作出迅速的加工、理解
和判断,同时也能帮助你听懂那些“话外之音”。
我们的双耳具有高度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它能辨别所弹奏的音乐用的是何种乐器,它能区分各种动物的鸣
叫,它能判断声音的远近,更能确定与人交流中各种声音所传达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所以你可以完全信赖你的听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论是听人谈话、听报告、听新闻等都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期望的。同样的报告或谈话
内容,由于听者的职业、爱好和兴趣的不同,他们最后所"听到"的信息也有所差别。
可以先选择较简单的听力课文训练泛听,再挑出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有选择性地听。
听力材料与使用书面语的阅读材料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听力材料所采用的往往——电台广播除外——是
口语文体,遣词造句不是字斟句酌,而是比较随意,而且在谈话中会有大量的重复、停顿、省略、转化话题、干
扰音等等。
在听的过程中,除了判断关键词外,重要的是总结出听力文章的逻辑联系,比如 a nice house与an ice house,I can do it I can't do it在快速发音中听起来几乎是一样的,那么究竟是前者还是后
者,就要根据所听内容的上下文和逻辑关系来判断。
有时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并非是字面的意思,尤其是在表示委婉、幽默或讽剌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不应拘
泥于所听到的信息的字面意思,而应从整体上来理解这些信息,判断它们是否有隐含、讽刺、玩笑等意思。
此外,对对象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对听力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有必要通过书籍、互联网、广
播、影视等媒体或通过与外国人的接触积累有关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在听力材料中常常出现一些口语的简化形式,增加了听力的难度。这时,可根据上下文进行还原。比如,
英语中的连读与失去爆破常常影响对所听内容的理解。失去爆破是指两个辅音相连时的第一个辅音仅仅作极短的
停顿而不真正发音,随即发出相邻的辅音,如bac(k)• ground, kin(d)ly, En(g)lish, pi(c)ture 等。只
要通过多听多总结,就能熟悉这些发音规律。另外,上下文也可以帮助理解。
句子的重音常常传递重要的信息,因此,在听有关的材料时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重音所传达的意思。比如下
面的句子因为重音的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有所不同:
Ich brauche dich. ( Nicht ER braucht dich.)
Ich brauche dich. ( Du bist mir WICHTIG.)
Ich brauche dich. (Ich brauche nicht sie, sondern DICH.)
I need you. (Not HE needs you.)
I need you. ( You are IMPORTANT to me.)
I need you. (I need not HER.)
最后,我想对你说的是,如果某一段听力材料你总是没有听懂,没有必要反反复复着了魔似地听。你可以请
教别人,或者问问自己如果听不懂这一段是否自己的外语学习就前功尽弃了,如果不是,完全可以置之不顾,或
是先放置一段时间再回头去听。
另外,可以把以前的听力材料保留一部分作为今后学习进步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