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得"双减"政策所明确的课后服务落到实处,教育部所要求的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各地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全覆盖实施的5+2模式的课后延时服务(每周开展5天,每次时间至少2小时)至今已有一年多了,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却是今后的趋势。
课后延时服务的配套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家长接孩子难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了学生放学后除了校外培训机构之外无处可去的问题,这是基本符合国家层面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出台的"双减"政策的初衷,但问题是课后延时服务的"5+2"模式增加了学生从周一到周五的每天在校时间。
如果所增加的从周一到周五的每天在校时间只是针对那些有刚性需求家庭的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上,现在各地的课后延时服务已经不是遵循自愿原则而基本上都是"被自愿",也就是强制性地要求学生统一参加,这样一来,几乎所有参加义务教育阶段课后延时服务学生的在校时间都延长了。
每天两小时的课后延时服务增加了在校时间,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上午和下午学校统一组织的教育教学时间包括自习和课外活动)不得超过6小时,中午放学至下午开始上课之间的时间是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学生自习、午练、午读等。
除《义务教育法》之外,《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十三条也明确要求学校应当按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有休息、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不得统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前到校参加课程教学活动,不得以集体补课等形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
除了课后延时服务每天至少两小时增加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很多地方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统一讲新课也是与"双减"政策所规定的相违背: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